庙宇修葺案
古时候有个书生,家里穷得揭不开锅,饿了多日后,他突然想起附近的观音庙里有个铜铸的佛像,变卖以后可以买几升白米,苟且度日。于是他潜进古庙,就把那尊佛像窃走了。但刚走几步,又害怕神佛惩治他,使在庙壁上题了四句打油诗,才心安理得地离去。诗云:
佛是西天佛,
铜是本地铜。
请佛西天去,
救我一时穷。
这位书生虽然为了生存,尚心存敬畏,还需要留诗遮羞。可是在清代的浙江杭州发生了一起奇特神骗事件,高明的骗子,打起了佛像的主意,竟然无所不用其极,好在还留有一手,总算功德有成,令人生叹!
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,跟上面这个类似,但又有一些不同之处,各种差异各位读后各自体会,下面见故事详情。
杭州有座名叫惠因寺的寺庙,坐落在西子湖畔的赤山埠。惠因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四年(427年),为当时的僧人应俊所创立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,被皇帝赐名“惠因”。到了明朝万历年间,负责皇宮织造事务的太监孙隆对寺庙重加修葺,使寺庙更显得高大雄伟,极其壮观。然而此后,惠因寺却香客日少、烟火渐稀,尤其是明清之际大变革时代,这座寺庙渐渐衰败荒凉了,没有了过去那种繁华热闹的景象,留守的几个僧人也是萎靡不振。
到了雍正年间,有一天,忽然来了一位游客,只见他身着鲜衣丽服,车马甚盛,不少仆人前呼后拥,显得十分显赫,俨然是阔少。寺里的僧人见到阔少到来,很是热情地接待,还引导他到寺庙的各处游玩观赏。每到一处,阔少都仔细审看,并暗自点头,似乎心中有所触动和默契,嘴里念叨着:“这座寺庙我见过,这座寺庙我见过。”
僧人见了奇怪,不禁问道:“敢问贵客是何方人氏?敢问尊姓大名?曾经来过这里吗?”他答道:“敝人姓袁名同,江南六合人,曾任滇南司马,现在家里奉养双亲。这里此前我没有来过。”僧人奇怪了,又问:“那你怎么见过这座寺庙呢?”
他接着说道:“不久前,夜间我忽然梦到一个金甲神人,引导我游历西湖,后来到一座寺庙前,只见寺庙败落不堪。神人对我说,如果你能重修此庙再塑金身,必受无量福。今后的功名富贵,全在这件功德事上,你切勿错失良机。梦醒之后,我就急忙束装上路,来到杭州,现住在昭庆寺前已有半月,日日寻找我梦中所见寺庙。今天来到此处,果然与梦中所见一般无二,所以深为诧异,看来神人托梦绝非虚妄。”
僧人听了,个个大喜若狂,终于遇到了大施主,也该惠因寺重振旗鼓了。他们当即恳请袁同注资修葺庙宇,袁同却面露难色说自己来时匆忙,手头资金不足,以后定当重来捐资修庙。
正在僧人失望之时,袁同的一个仆人却走上前说道:“主人果然有心要修此庙宇,何不先向海宁张老爷处挪借千金,先行开工,然后令我辈回家取了送来,以免得您来往跋涉之苦?海宁张老爷与您同是六合人,本来就有交情,当会鼎力相助您实现心愿的。”袁同听后摇头道:“我怎么会没想到海宁张氏?!但我知道他一向贪吝,为人计较,不想和他有钱财上的往来。”僧人一听还有机会,赶忙和仆人一起再三劝说袁同完成夙愿。至此,袁同似乎也动了心,最后还是同意向海宁张氏借钱先行开工。
僧人们大喜,连忙将袁同等主仆迎入客房,请他们住在本寺里,以便料理开工事宜。这次,袁同爽快地答应了,并令两个仆人去昭庆寺搬运行李。行李运来后,僧人们一看,他们果然箱笼沉重,所有的铺盖和所使用的器具都非常精洁华丽,更相信袁同果然是富豪人家。袁同取出两枚元宝,付给僧人,让僧人为他装修卧房并作为膳食的费用。
僧人们好像还不放心,总觉着蹊跷,又私下向仆人打探袁同的身世,仆人介绍说:“我家老主人的官职是出钱买的,花费甚多,所以任期满后主人便不想再当官,如今回归乡里。现在家中仍广有资产,仅典当铺便有二十七处,田地山林,不计其数。”僧人听后面露惊羡之色,从此对袁同更加百般逢迎,专讨其欢心。袁同一面写信,派人向海宁张老爷处借钱,一面招集工匠们估价。工匠们考察完,说重修庙宇大约要六千两白银。袁同听后说:“我原以为重修要花万两白银,没想到只需用六千金。区区这点银子,易如反掌。”
几天以后,前往海宁借钱的人回来说:“张老爷正在忙于整修海塘之事,工程眼下恰在紧迫之际,本来无钱可借。但张老爷说既然你家主人有命,不能推拒,所以先挤出五百两银子带来应急。以后若再需要,他再想办法。”袁同听后直皱眉头,说:“我早就知道他为人小器,现在看来果然如此。”就将这五百两银子交给僧人,说:“我不能在此地久留。你就拿这些银两多方购料招募民工,尽快开工修建庙宇。其余银两,我即派仆人们回家去取。”于是僧人立刻招集工匠,先修大殿,袁同每天都亲自来到工地指挥,显得十分虔诚。
不久,大殿的重修即将完工。一天,袁同对僧人说:“我看大殿上的众多神佛,虽是金身,可是年深日久,昏暗无光。我想请些工匠,为他们再塑金身,你看如何?”僧人听了更是欣喜若狂,连连说:“这正是本寺僧人的愿望。施主如肯再塑金身,本寺僧众没齿难忘。”本来袁同打算在城内雇用装塑匠人。这时袁同的一个仆人说:“小人有个兄弟,一直靠装塑为生,现在湖州给人帮工,可以叫他来办此事。”袁同点头应允。五六天后,便来了五六个装塑匠,一估算价钱,诸佛菩萨以及各大天神满身装金,需要白银二千两。袁同回价一千八百两,工匠们不同意。袁同又说:“把重塑时刮下来的旧金箔折成银子算入工价,你们看怎样?”那些工匠撇嘴道:“这些神象身上的旧金箔经历了几百年,早就快掉没了,刮不下多少来,也不值几个钱,我们不要!”后经袁同好说歹说,工匠们算是勉强同意了,这才开始动手干活儿。袁同则日夜监工,亲自看着工匠们将诸佛菩萨及众多天神身上的旧金箔磨掉,然后先往如来大佛的身上重新装金。
一天,袁同正与僧人一起谈话,忽然有一仆人急急忙忙跑进来说:“太夫人忽患中风急病,主人快请速回。”袁同一听大惊失色,忙令仆人们收拾行装,并问这个从家中来报信的仆人道:“我曾派阿三回家取银,你为何没有同他一起来?”来人答道:“家中见了主人催讨银两的信后,所需银两需要到南京元昌典当行中支取,随后送来,由阿三押银随镖船动身后。由于太夫人忽得疾病,小人报信心切,所以走旱路日夜兼行,不敢有一丝懈怠,因而反比阿三先到杭州。不过计算路程,阿三此时也应该到了常州无锡一带了。"
袁同听罢,对僧人说:“我本来想工程完毕再回乡,未曾想到老母突患风疾,理当尽速回家省视尽孝。这样吧,我留下两名精明强干的仆人在此帮你们料理,待我母亲病愈后,我会再返寺中,了结未完之事。近日内送到的银子,除偿还海宁张老爷五百两外,你可以全数照收,抓紧完工。其他尚缺银两,我或是来时自带或派人送来,你可安心。”说罢,袁同又修书一封,递给仆人说:“银子到时,先取出五百两,连同这封信一起交给海宁张老爷,免得人家惦念,其余银两,一律交付庙中。”说完后,袁同便令仆人简单收拾了一下随身衣物,与几个仆人匆匆而去,箱笼等沉重之物,都留在了寺内。
自从袁同回去后,留在寺中的两名家人整日等候,却始终未见有银两送到。正在众人焦虑之时,装金的工匠们又来催讨工钱,言语之间,家人与工匠们吵嚷起来。工匠们对僧人说:“你们既然拿不出工钱,我们也不干活了。等送银子的船来了,再给佛像装金也不晚。”说完,各自挑起铺盖,一哄而散。
第二天,两个家人到外边漫步散心,到晚间仍未回来,僧人怀疑他们到花柳场中去玩耍了,也没有太在意。这样一连过了几天,两个家人仍然不见踪影,到处找寻也没有半点儿音信。僧人于是打开他们住的房间去看,只见里边空空荡荡,所有用具都已不见,只有一些空空如也的箱笼。这时僧人才觉得这伙人来此恐怕心术不正、另有所图。可是僧人们将庙里的器物检视了一遍,分毫不少;再一想,袁同又先付出五百银子修庙,实在不知他们到底来干什么,打的什么主意。僧人猜想,也许是两个家人贪财趁主人不在,挟资潜逃了。
这样又过了几天,僧人还是疑神疑鬼,就亲自来到六合县寻访袁同的具体情况。到那里一问,名字叫袁同并且在滇南任司马的人,果有其人,只是此人现在正在滇南任所,父母也早亡故,且家中甚为贫苦,根本没有什么在家中奉养双亲家财钜万这档子事。僧人此时虽然已明白来庙中之人是冒名顶替,必有阴谋,就是不明白假袁同白白花了五百两银子修了庙,也没有偷盗庙中财物,那他们究竟意欲何为?这让僧人们陷入了困惑之中。
回到庙里后,修大殿的工匠们告诉僧人,大殿已经修完,已经花费白银千两。除了已经收到的五百外,其余砖瓦沙石木料以及工价,还需要五百两,请僧人付清余下的银子。僧人哪里拿得出呀,众工匠吵闹不休,并声称要告到官府解决。无奈,僧人只好变卖庙中财产,总算凑齐了五百两银子,这才算平息了此事。
僧人们看到佛像装金工程未完工,半拉子工程扔在那里,很不雅观,又请本城的装塑工来装修。本城的工匠将佛像仔细察看了一遍,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,然后告诉僧人说:“庙中佛祖善萨及众天神像,早先都是金箔遍体,从头到脚处处涂遍,而且每尊神像的额头上都镶嵌有一颗宝珠。现在金箔都被贼人刮去,宝珠也被挖走,你们作为庙中人如何不知?”到了这时,僧人才醒悟过来,原来假袁同是冲着佛像的金身和宝珠来的。
当初,在明朝万历年间,太监孙隆为了给当时的郑贵妃祈福,对惠因寺进行了大规模的装修,极尽奢侈华丽。虽然庙中塑的神像很多,有三世如来、文殊普贤、阿难伽叶十大弟子、十八罗汉、二十诸天、弥勒韦驮之神共有五十余尊,每一个都是身高丈余,仍然都给予衣服盔甲,一律涂有厚厚的金箔,而且每尊神像的额头正中还嵌有一颗名贵的宝珠。其实这些金箔一直是完好无损,剥落的也是很少一部分。主要是因为年深日久,尘封土盖,污垢重重,致使佛像一个个看上去黯淡无光,有如泥雕土塑,就连寺中的僧人们都不晓得这些神像的真面目,从来没想到自己的身边竟然是金山银山。
然而,不知什么原因,假袁同一伙却知晓了真相,所以先用重金做钓饵,步步深入,终于从容地将金箔刮走,宝珠取去,据估算价值白银当在三四万两。另外,那些仆人和装塑工都是同党,合起伙来忽悠僧人。向海宁张老爷借钱一事,也不过是假袁同的虚晃一枪,借以迷惑僧人罢了。
僧人一个个傻了眼,再看众佛身上深凹之处还有残余的金箔,只有让工匠们刮下,变卖得了数百两银子。检查中,还发现其中一尊佛像的额头正中尚留有一颗宝珠未被窃走,并且在这尊佛像的背上发现粘着一张字条,正是假袁同所留,上写:“留此宝珠及诸佛身上余金,用以装修众佛之身,并完修庙之工,以免吾之罪过。”僧人取下宝珠,见此珠大如龙眼,洗涤干净后,光芒四射,耀人眼目。变卖后,又得数百两银子。他们用这些银子修毕庙宇重望金身后,仍有不少剩余,庙中香火也逐渐兴旺起来。
对于此事,当地人闻听后议论纷纷,都说本来庙中有宝僧人却不知,全仗假袁同取去才发觉,应该是寺僧的过失;而假袁同尚有善心,留了部分金箔与宝珠,使寺僧得以重建寺庙而再造金身,乃至香火不绝。大家甚至认为,假袁同应无过而有功矣。
汇秀藏书阁 2024-05-08 阅读量:58